|
麻将胡了2软件 麻将胡了网站|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|汪建新:感悟毛泽东修改诗词的艺术和境发布时间: 2023-10-11 11:57:00 各位网友◈✿,大家好◈✿。2017年11月8日◈✿,人民网在专家专栏开设了《汪建新专栏》◈✿,为我提供了和网友进行交流的平台◈✿,也使我的毛泽东诗词研究心得能够集中展示◈✿。转眼就是一年时间◈✿,首先要感谢人民网和广大网友对我的支持与厚爱◈✿。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◈✿,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◈✿、战略家和理论家◈✿,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◈✿。毛泽东以如椽之笔◈✿,写下了纵横捭阖◈✿、气势非凡的不朽华章◈✿,是中国诗坛上的一座艺术高峰◈✿。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数量不算多◈✿。仔细比较分析毛泽东诗词◈✿,不难发现◈✿,绝大多数作品都经过多次修改◈✿。从作品标题◈✿、个别措辞◈✿、整个诗句◈✿,到篇章结构◈✿,乃至标点符号◈✿,他都一改再改◈✿。这才使得毛泽东诗词用词精准◈✿、对仗工整◈✿、韵味十足◈✿,成为千古绝唱◈✿。 今天◈✿,我想把毛泽东修改诗词的有关情况作一个梳理◈✿。主要谈三个问题◈✿:一是毛泽东在哪些方面修改诗词◈✿;二是毛泽东如何修改诗词◈✿;三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◈✿。
毛泽东修改诗词存在两种情况◈✿,一是修改别人的作品◈✿,二是修改自己的作品◈✿。在一些毛泽东诗词鉴赏的书中◈✿,编入了由别人作品修改而来的作品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。比如◈✿,1910年◈✿,毛泽东离开韶山外出求学时写的《七绝·呈父亲》◈✿:“孩儿立志出乡关◈✿,学不成名誓不还◈✿。埋骨何须桑梓地◈✿,人生无处不青山◈✿。”这首诗一说是日本人西乡隆盛写的◈✿,一说是日本僧人月性写的◈✿,毛泽东把原诗中的“男儿”改成“孩儿”◈✿,把“死不还”改成“誓不还”◈✿。准确地说◈✿,这不是他的作品◈✿。 一是主题思想的改变◈✿。《念奴娇·昆仑》内容含蓄◈✿,不好理解◈✿。其中有一句◈✿:“一截遗欧◈✿,一截赠美◈✿,一截留中国◈✿。”1958年12月◈✿,他自注道◈✿:“昆仑◈✿: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◈✿,不是别的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。改一句◈✿:一截留中国◈✿,改为一截还东国◈✿。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◈✿。这样◈✿,英◈✿、美◈✿、日都涉及了◈✿。别的解释◈✿,不合实际◈✿。”此后◈✿,人们对这首词的理解趋于一致了◈✿。毛泽东分赠剑劈的昆仑山时◈✿,还想到日本人民◈✿,显示出博大的胸襟◈✿。这一改动使作品主旨骤然升华◈✿,赋予了全新的深刻内涵◈✿。 二是作品标题的修改◈✿。诗词标题◈✿,是诗篇的眉目◈✿,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◈✿。毛泽东有些作品的标题几经变化◈✿。经过修改之后◈✿,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◈✿、明确◈✿。比如◈✿,《念奴娇·昆仑》曾经叫《念奴娇·登岷山》◈✿。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原是《水调歌头·长江》◈✿。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先是《游仙》◈✿,再是《游仙·赠李淑一》◈✿,最后改为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◈✿。 三是写作时间的明确◈✿。1957年《诗刊》杂志发表毛泽东18首作品时◈✿,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发表毛泽东《词六首》时◈✿,几乎都没有注明写作时间◈✿。1963年出版《毛主席诗词》时◈✿,毛泽东认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◈✿,标注了每一首作品的创作时间◈✿。比如◈✿,《沁园春·长沙》是“一九二五年”◈✿,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是“一九二七年春”◈✿,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是“一九二八年秋”◈✿,《沁园春·雪》是“一九三六年二月”◈✿。这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◈✿。 四是前言后语的删减◈✿。《七律·登庐山》原有一则小序◈✿:“1959年6月29日登庐山◈✿,望鄱阳湖◈✿、扬子江◈✿,千峦竞秀◈✿,红日方升◈✿,成诗八句◈✿。”这样的文字◈✿,尽管交待了写诗的过程◈✿,但是对把握作品的意境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麻将胡了官网◈✿,◈✿,反而局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◈✿。作品发表时◈✿,毛泽东把这句话删除了◈✿。 五是作品结构的调整◈✿。《采桑子·重阳》原稿是◈✿:“一年一度秋风劲◈✿,不似春光◈✿。胜似春光◈✿,寥廓江天万里霜◈✿。人生易老天难老◈✿,岁岁重阳◈✿。今又重阳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,战地黄花分外香◈✿。”作品发表时◈✿,毛泽东把上下阕的顺序进行了互换◈✿,前后颠倒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。经调整之后◈✿,作品从议论开始◈✿,诗意突兀挺拔◈✿,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作品意欲表达的思想深处◈✿;以写景结尾◈✿,能触发读者遐思◈✿,读来韵味无穷◈✿。 六是整个诗句的变换◈✿。在不同的毛泽东诗词作品手迹中◈✿,有些句子变化很大◈✿,有些属于文字内容的调整深化◈✿,有些则是诗句寓意的完全改变◈✿。 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中“长空雁叫霜晨月”一句是从“梧桐树下黄花节”修改而来◈✿。《七律·到韶山》最后一句“遍地英雄下夕烟”◈✿,曾有“遍地人民百万年”“人物峥嵘胜昔年”两种说法◈✿。再比如◈✿,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“到处莺歌燕舞◈✿,更有潺潺流水”一句◈✿,原来是“到处男红女绿◈✿,更有飞流激电”◈✿。很显然◈✿,修改之后的句子◈✿,更加生动形象◈✿,更加富有韵味◈✿。 七是个别字词的完善◈✿。《西江月·秋收起义》“匡庐一带不停留◈✿,要向潇湘直进”一句中◈✿,“匡庐”原作“修铜”◈✿,指江西省的修水◈✿、铜鼓◈✿,“潇湘”原作“平浏”◈✿,指湖南省的平江◈✿、浏阳◈✿,都是县的名称◈✿,过于写实◈✿。修改之后◈✿,用名山秀水来代表地名◈✿,更富有诗情画意◈✿。 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“高路入云端”中的“高路”◈✿,原稿中是“高树”◈✿。树是自然生长的◈✿,路是人工修筑的◈✿。由“高树”改为“高路”◈✿,与前面一句“旧貌变新颜”相呼应◈✿,直接显示出“三十八年过去”之后沧桑巨变◈✿,和作者重上井冈山的主观感受也更加吻合◈✿。 八是个别错字的更正◈✿。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第一次发表时◈✿,“把酒酹滔滔”中的“酹”字写成了“酎”字◈✿。“酎”是名词◈✿,指经过两次或多次酿制的酒◈✿,“把酒酎滔滔”不合逻辑◈✿,这显然是“酹”字的笔误◈✿。“酹”是动词◈✿,指把酒洒在地上◈✿,表示祭奠和起誓◈✿,苏东坡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“一樽还酹江月”一句中的“酹”字◈✿,就是这个意思◈✿。 把“酎”改为“酹”◈✿,才符合句法◈✿,才能准确表达出悼念革命烈士的心境状态◈✿。 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“千村薜荔人遗矢”中的“薜荔”一词◈✿,原稿作“薜苈”麻将胡了网站◈✿。薜荔是一种蔓生植物◈✿,而“薜苈”不能相互搭配◈✿,语意含混不清◈✿,修改之后表达杂草丛生的意思◈✿,问题迎刃而解◈✿。 九是标点符号的变化◈✿。《诗刊》杂志1957 年发表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时◈✿,下阕为“黄鹤知何去◈✿,剩有游人处◈✿。把酒酹滔滔◈✿,心潮逐浪高◈✿。”而在1963 年出版的《毛主席诗词》中◈✿,改为“黄鹤知何去?剩有游人处◈✿。把酒酹滔滔◈✿,心潮逐浪高◈✿!”前一句的逗号改成了问号麻将胡了官方网站◈✿,突出了“大革命失败的前夕◈✿,心情苍凉◈✿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”那种迷茫与困惑的心情◈✿。后一句结尾的句号改成了感叹号◈✿,语气更加肯定◈✿,情感更加强烈◈✿,态度更加坚决◈✿,更好地烘托出毛泽东“心潮”澎湃激昂的精神状态◈✿。 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”一句中间有个逗号◈✿,它的位置挪动了好几次◈✿。有时是“一桥飞架◈✿,南北天堑变通途”◈✿;有时是“一桥飞架南北◈✿,天堑变通途”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。反复权衡后◈✿,才确定为“一桥飞架南北◈✿,天堑变通途”◈✿。
毛泽东修改诗词◈✿,具体情况很复杂◈✿。有的是随意而为◈✿,有的是刻意而为◈✿;有的是自己修改◈✿,有的是请专家帮助润色◈✿,有的是采纳读者建议而进行完善◈✿。 毛泽东诗词作品字词句篇的丰富变化◈✿,有相当一部分都呈现在他的手迹当中◈✿。他的很多作品都留有手迹◈✿,有的还留有多件手迹◈✿。比如◈✿,《七律·到韶山》有两件手迹◈✿;《贺新郎·别友》有三件手迹◈✿;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有四件手迹◈✿;《念奴娇·昆仑》有五件手迹◈✿;《沁园春·长沙》有六件手迹◈✿;《沁园春·雪》有十件手迹◈✿。 这些手迹都是在不同时期◈✿、不同地点◈✿、不同心情状态下◈✿,出于不同目的为不同的人题写的◈✿。他并不是对照诗集一字一句照抄◈✿,而是凭记忆◈✿,凭印象◈✿。加上他书写诗稿时◈✿,已经时过境迁◈✿,文字感觉和思想认识◈✿,可能发生了微妙变化◈✿,出现文字差异也在情理之中◈✿。 比如◈✿,把《沁园春·长沙》“层林尽染”写成“层峦尽染”◈✿,“到中流击水”写成“向中流击水”◈✿;把《七律·长征》“万水千山只等闲”写成“万水千山似等闲”◈✿,“更喜岷山千里雪”写成“最喜岷山千里雪”把《七律·和柳亚子先生》“牢骚太盛防肠断”写成“牢愁太多防肠断”◈✿;等等◈✿。这些字词比较接近◈✿,诗句含义没有实质性变化◈✿。 有的时候◈✿,诗句的变化比较大◈✿。比如◈✿,《贺新郎·别友》“人有病◈✿,天知否”一句◈✿,有的手迹为“曾不记◈✿:倚楼处”◈✿,有的手迹为“重感慨◈✿,泪如雨”◈✿。再比如◈✿,《满江红·和郭沫若同志》“四海翻腾云水怒◈✿,五洲震荡风雷激”◈✿,第二◈✿、三件手迹写成“革命精神翻四海◈✿,工农踊跃抽长戟”◈✿,第四件手迹写成 “革命精神翻四海◈✿,工农踊跃挥长戟”◈✿。这种情况可能还和作品没有完全定稿有关◈✿。 1956年底◈✿,中国作家协会任筹办《诗刊》杂志◈✿,徐迟等人搜集到社会上流传的毛泽东八首诗词◈✿,编委会特意致信毛泽东◈✿:“因为它们没有公开发表过◈✿,群众相互抄诵◈✿,以致文句上颇有出入◈✿。有的同志建议我们◈✿:要让这些诗流传麻将胡了◈✿。◈✿,莫如请求作者允许◈✿,发表一个定稿◈✿。”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◈✿,对作品进行了逐一校正◈✿,还另外提供了十首作品◈✿,回信说◈✿:“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◈✿,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◈✿,那末◈✿,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◈✿。” 1963年◈✿,在70寿诞来临之际◈✿,毛泽东将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汇集起来◈✿,除已出版过的21首诗词外◈✿,增加了《人民文学》1962年5月号发表的6首词◈✿,还补充了10首从未发表过的作品◈✿。他倾注大量心血◈✿,对这些诗词做了一次全面校订◈✿。这就是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》◈✿。 据吴旭君回忆◈✿:从1963年3月至1973年冬◈✿,毛泽东对全部诗稿重新看过数次◈✿,对有些诗词作过多次修改◈✿。修改都由吴旭君作记录◈✿,等到推敲好的句子定下来之后◈✿,毛泽东再亲笔写到手稿上◈✿,然后叫她把修改记录烧掉◈✿。1973年冬天◈✿,他又叫吴旭君把全部诗词抄写一遍◈✿。毛泽东又作核对◈✿。如此反复◈✿,足见毛泽东对修改作品的重视程度◈✿。 毛泽东修改诗词◈✿,不是闭门造车◈✿,而是集思广益◈✿。1963年版《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》出版之前◈✿,先印了一些征求意见本◈✿。1964年元旦◈✿,毛泽东委托田家英邀请朱德◈✿、邓小平◈✿、彭真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郭沫若◈✿、臧克家等诗人◈✿,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◈✿。会议桌上◈✿,摆着毛泽东写的几张条子◈✿,一张写着◈✿:“我写的这些东西◈✿,请大家一议◈✿。”臧克家把事先准备好的23条意见交给田家英◈✿。诗集出版之后◈✿,臧克家发现毛泽东采纳了他的13条意见◈✿。 《七律·登庐山》“跃上葱茏四百旋”一句◈✿,原先是“欲上逶迤四百旋”◈✿,郭沫若认为“‘欲上逶迤’四字◈✿,读起来似有踯躅不进之感◈✿,拟易为‘坦道蜿蜒’”◈✿。而“热风吹雨洒江天”一句◈✿,原先是“热风吹雨洒南天”◈✿。郭沫若“觉得和上句‘冷眼向洋观世界’不大协谐◈✿。如改为‘热情挥雨洒山川’以表示大跃进◈✿,似较鲜明◈✿。”后来的定稿◈✿,显然是参考了郭沫若的意见◈✿。 《沁园春·雪》“原驰蜡象”中“蜡”字◈✿,原先是腊梅的“腊”字◈✿。臧克家建议说◈✿:“如写作‘蜡’字比较好讲◈✿,‘蜡象’正可与上面的‘银蛇’映对◈✿。”毛泽东点头说道◈✿:“好◈✿,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◈✿。”这样一改◈✿,更加形象◈✿,诗意也更浓郁了◈✿。再比如◈✿,《七律·到韶山》“别梦依稀咒逝川”中的“咒”字◈✿,原先是“哭”字◈✿,这是根据湖北省委副秘书长◈✿、作家梅白的意见改的◈✿。毛泽东还对他说◈✿:“你是我的‘半字之师’◈✿。” 《七律·长征》原有“五岭逶迤腾细浪”“金沙浪拍云崖暖”◈✿。1952年元旦◈✿,山西大学历史系罗元贞教授致信毛泽东◈✿,建议把改后“浪”为“水”◈✿。1958年12月21日◈✿,毛泽东在《毛主席诗词十九首》书眉上批注说◈✿:“水拍◈✿:改浪拍◈✿。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◈✿。他说◈✿: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◈✿,是可以的◈✿。” 1957年初◈✿,《诗刊》发表毛泽东18首诗词作品后◈✿,复旦大学一名学生◈✿、江苏省泰县一个小学校长◈✿、福建省南平县的读者陈治等人◈✿,专门致信毛泽东◈✿,指出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中“把酒酎滔滔”中“酎”字◈✿,是一个错别字◈✿,应该用“酹”字◈✿。毛泽东看完后◈✿,让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他们回信◈✿,告诉他们所提意见是对的◈✿。 了解毛泽东修改诗词的来龙去脉◈✿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诗词的完善过程和深刻内涵◈✿,更好地把握毛泽东诗词创作成功的内在原因◈✿,特别是能够促使我们去感悟◈✿、去学习毛泽东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◈✿、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和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◈✿。 唐代诗人贾岛在“僧推月下门”和“僧敲月下门”之间不断推敲◈✿、锲而不舍的典故◈✿,广为流传◈✿,影响深远◈✿。它不过是历代文人墨客严谨◈✿、认真的创作精神的一个缩影◈✿。 好诗是写出来的◈✿,也是改出来的◈✿。能出口成章◈✿、一气呵成◈✿,当然了不起◈✿。但多数诗词佳作都是反复打磨而成的◈✿。杜甫《解闷十二首》诗云◈✿:“陶冶性灵存底物◈✿,新诗改罢自长吟◈✿。”他的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写道◈✿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◈✿,语不惊人死不休◈✿。”清代诗人袁枚《遣兴》也有“爱好由来落笔难◈✿,一诗千改始心安”这样的诗句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。清代李沂在《秋星阁诗话》中◈✿,讲得更为明确◈✿:“作诗安能落笔便好?能改◈✿,则瑕可为瑜◈✿,瓦砾可为珠玉◈✿。”这些都是历代文人的经验之谈◈✿。 毛泽东继承了历代诗人创作诗词反复推敲的优良传统◈✿。他有一句名言◈✿:“世界上怕就怕‘认真’二字◈✿,共产党就最讲认真◈✿。”认真◈✿,是一种态度◈✿、一种精神◈✿、一种作风◈✿。毛泽东对自己的诗作◈✿,既当真◈✿,又较真麻将胡了网站◈✿。他从来就不是为写诗而写诗◈✿,而是将其作为价值观念◈✿、政治抱负◈✿、奋斗人生和时代风云的真实写照◈✿。他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发表◈✿;对已公开的作品◈✿,一改再改◈✿,字斟句酌◈✿,精益求精◈✿,对艺术负责◈✿,对自己负责◈✿,对读者负责◈✿,对历史负责◈✿。 毛泽东深知诗词创作的艰难◈✿:“诗难◈✿,不易写◈✿,经历者如鱼饮水◈✿,冷暖自知◈✿,不足为外人道也◈✿。 ”1963年11月4日◈✿,他说◈✿:“有些诗不能用◈✿,要经过修改◈✿,写文章和写诗◈✿,不经过修改是很少的◈✿。为什么要经过修改?甚至于还要从头写?就是因为文字不正确◈✿,或思想好◈✿,但文字表现不好……我要修改◈✿,有时还要征求别人的意见◈✿。别人有不同意见◈✿,我就要想一想麻将胡了2官方网站◈✿。” 1958 年◈✿,他对梅白说◈✿:“诗要改◈✿,不但要请人改◈✿,而且主要靠自己改◈✿。放了一个时期◈✿,看了想了◈✿,再改◈✿,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◈✿。这就是所谓‘推敲’的好处◈✿。” 1937年10月◈✿,埃德加·斯诺的《红星照耀中国》在伦敦出版◈✿,书中收入了《七律·长征》一诗◈✿,1938年2月◈✿,该书中译本《西行漫记》在上海出版◈✿,《七律·长征》是最早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◈✿,从此◈✿,毛泽东的诗人才华名扬天下◈✿。 毛泽东的诗词成就举世公认◈✿,所获得的赞誉可谓登峰造极◈✿。柳亚子读了《沁园春·雪》之后◈✿,拍案叫绝◈✿,称“毛润之《沁园春》一阙◈✿,余推为千古绝唱◈✿,虽东坡◈✿、幼安◈✿,犹瞠乎其后◈✿,更无论南唐小令◈✿、南宋慢词矣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60秒◈✿。”郭沫若对毛泽东的评价是“经纶外◈✿,诗词余事◈✿,泰山北斗”◈✿。元帅诗人陈毅也曾以“看诗词大国推盟主”来高度赞扬毛泽东的诗才◈✿。 但毛泽东自己却很低调◈✿。1939年1月31日◈✿,毛泽东《致路社》的信中写道◈✿:“问我关于诗歌的意见◈✿,我是外行◈✿,说不出成片断的意见来◈✿。”1957年1月12日◈✿,他给《诗刊》主编臧克家等人的信中写道◈✿:“这些东西◈✿,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◈✿,因为是旧体◈✿,怕谬种流传◈✿,贻误青年◈✿;再则诗味不多◈✿,没什么特色◈✿。” 1958年7月1日麻将胡了网站◈✿,他在给胡乔木的信中说◈✿:“睡不着觉◈✿,写了两首宣传诗◈✿,为灭血吸虫而作◈✿。请你同《人民日报》文艺组同志商量一下◈✿,看可用否?如有修改◈✿,请告诉我◈✿。”1965年7月21日◈✿,毛泽东给陈毅写信说◈✿:“你叫我改诗◈✿,我不能改◈✿,因为我对五言律◈✿,从来没有学习过◈✿,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◈✿。……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◈✿,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◈✿。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◈✿,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◈✿。剑英善七律◈✿,董老善五律◈✿,你要学律诗◈✿,可向他们请教◈✿。” 唐代诗人张九龄《和黄门卢侍御咏竹》有诗句云◈✿:“高节人相重◈✿,虚心世所知◈✿。”正因为毛泽东始终在姿态上◈✿、心态上◈✿、行为上◈✿、言辞上保持低调◈✿,从不自夸◈✿,从不自满◈✿,他才会如此平和淡定地去看待自己的作品◈✿,如此坚持不懈地炼字炼词炼意◈✿,可谓是千锤百炼◈✿。这是一种艺无止境的创作态度◈✿,更是一种自我修炼的人格精神◈✿。 毛泽东与很多著名诗人关系密切◈✿,比如柳亚子◈✿、黄炎培◈✿、郭沫若◈✿、臧克家等◈✿。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文人骚客◈✿。柳亚子性格狂傲◈✿,但他对毛泽东也是心悦诚服◈✿。面对《沁园春·雪》◈✿,他由衷感慨◈✿:“余词坛跋扈◈✿,不自讳其狂◈✿,技痒效颦◈✿,以视润之◈✿,始逊一筹◈✿,殊自愧汗尔◈✿。” 毛泽东总是以开放的心态◈✿,与诗友平等交流◈✿,切磋诗艺◈✿。柳亚子◈✿、黄炎培等人每有新作◈✿,都会寄给毛泽东◈✿,毛泽东则以诗回赠◈✿,而回信中常常能够看到“录呈审正”这样的谦辞◈✿。黄炎培比毛泽东年长15岁◈✿,毛泽东信的开头总是尊称“任之先生”“黄任老”◈✿。毛泽东和柳亚子也有书信往来◈✿,有时抬头尊称“亚子兄”◈✿,落款则是“毛泽东上”◈✿。 1959年6月底◈✿、7月初麻将胡了网站◈✿,毛泽东写了《七律·到韶山》《七律·登庐山》◈✿。1959年9月7日他致信胡乔木◈✿:“诗两首◈✿,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◈✿,看有什么毛病没有?加以笔削◈✿,是为至要◈✿。”郭沫若于9日麻将胡了2◈✿,◈✿、10日致信胡乔木◈✿,反馈自己的意见建议◈✿。9月13日◈✿,毛泽东再次写信给胡乔木◈✿,说◈✿:“沫若同志两信都读◈✿,给了我启发◈✿,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◈✿,请再送郭沫若一观◈✿,请他再予审改◈✿,以其意见告我为盼◈✿!” 1962年 4月24日◈✿,在给臧克家的信中◈✿,毛泽东说◈✿:“你细心给我修改的几处◈✿,改得好◈✿,我完全同意◈✿。还有什么可改之处没有◈✿,请费心斟酌◈✿,赐教为盼◈✿。”1965年9月25日◈✿,毛泽东把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《念奴娇·鸟儿问答》送给邓颖超◈✿,附信说:“送上请教◈✿。如有不妥◈✿,请予痛改为盼◈✿!” 毛泽东征求诗友意见◈✿,态度之谦恭◈✿,言辞之恳切◈✿,真是令人肃然起敬◈✿!满招损◈✿,谦受益◈✿。诗友们被其真诚感染◈✿,也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建议◈✿。行家伸伸手◈✿,便知有没有◈✿。不可否认的是◈✿,他们的宝贵意见也给毛泽东诗词增添了不少光彩◈✿。 人们喜爱毛泽东诗词◈✿,既有文学艺术成分◈✿,也有社会心理因素◈✿。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◈✿,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◈✿。普通读者发现毛泽东诗词存在瑕疵◈✿,能提出修改意见◈✿,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错别字◈✿,不仅需要有学识◈✿,更需要有勇气◈✿。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不可想象的◈✿。 出现这种现象◈✿,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为民情怀◈✿。毛泽东指出◈✿: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◈✿,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◈✿,不了解这一点◈✿,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◈✿。”他的群众观点在诗词创作中的具体表现◈✿,就是心里始终装着读者◈✿。毛泽东说◈✿:“当自己写文章的时候◈✿,不要老是想着‘我多么高明’◈✿,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◈✿。”正是这种平等态度◈✿,使毛泽东能够认真对待和吸收读者的建议◈✿。这种可贵的精神麻将胡了网站◈✿,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学习◈✿,永远学习◈✿。 好了◈✿,今天我就讲这些◈✿。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◈✿。以上纯属个人观点◈✿,如有不当之处◈✿,恳请大家批评指正◈✿。再见◈✿! ![]() |